日立、西门子等国际知名公司日前高调表示,将积极参加即将举办的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积极参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此同时,思科等知名跨国公司近期密集拜访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委,咨询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指向。(点击阅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权威部门获悉,国家发改委等多个部委正在从产业指导、技术与知识产权合作等方面制定系列规则,为跨国公司参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完备的制度框架。“多部委制定的政策框架出台先后时间不同,都会陆续公布。”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将对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行完善,与此前版本相比,《目录》将突出对外商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
“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相比,目前的稿子在鼓励类中增加了许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项目。”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据介绍,《目录》在金属制品业当中,增加了航空、航天、汽车、及环保型材料研发与制造;增加了基于PIv6的下一代互联网系统设备、终端设备、监测设备、软件、芯片开发及制造等等。(延伸阅读>>>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打群架”乱象)
“科技部将继续鼓励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支持跨国公司利用研发平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与中国公司展开技术攻关。”科技部部长万钢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透露,下一阶段,有关部门将制订“跨国公司技术合作指引”等规则,推动中国企业与大型跨国公司间的合作计划,同时鼓励跨国公司在基地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培训中心,鼓励外资企业技术创新,增强配套能力,延伸产业链。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对记者表示,除了鼓励外商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外,现代服务业也是国家鼓励外商投资的领域。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创业投资企业和知识产权服务被纳入鼓励类的范围。
工信部与知识产权局正在联合酝酿相关规定,以鼓励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方面展开合作。“我国应大力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分析,选好技术突破口,加强与跨国公司知识产权合作。”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韩俊表示,我国必须大力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分析,努力发现技术突破口,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进而有的放矢地开展技术创新和专利布局工作。
记者了解到,在政策的牵引下,跨国公司正在围绕中国结构调整实施新的战略布局,在产业方向、技术提升、区域选择等方面全面参与中国经济的一个新周期。
记者采访了数十家跨国公司的中国区代表处,他们表示,跨国公司正在密切关注中国发展新兴产业的方向,试图开辟新的在华业务。新能源汽车目前在国际上成为吸引投资的热门领域,混合动力汽车、新能源等板块在国外已经有了一些产业化实践。据记者了解,目前,西门子公司希望在潍坊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美国霍尼韦尔将与山东有关企业合作太阳能内胆生产项目。
一些跨国公司对中国“三网融合”的投资机会也给予极大关注。美国投资联盟集团在中国的两家企业今年开始扩大产能,其中中电通公司专业发展目前中国最热门的数字电视产业,包括数字电视、宽带上网、IP电话的三网合一终端产品专利,可向市场提供高度领先科技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和各种用户终端设备。(险资策略>>>选股不选时 调研新兴产业)
跨国公司的第二个动向是把在华“研发中心”提升为“战略中心”。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1年底,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各类研发中心超过1200家,涉及领域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型行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今年已悄然“改头换面”,由地区研发中心升格为全球研发总部。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经历了以中国作为生产中心、市场中心、研发中心等阶段,现在中国已上升为跨国公司的战略发展中心。”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总裁张亚勤表示。据他透露,微软将会改变在华发展战略,在一些新兴业务上加大投入,如医疗、卫生、教育、低碳等领域。中国已成为微软在美国之外的另一个全方位战略总部。
同时,跨国公司正在向中西部涌动。记者从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了解到,今年以来,许多跨国公司把“西部大开发”作为一个重要风向标,希望参与中国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近几个月来,西门子、富士、丰田、摩托罗拉、福特、日立、索尼、佳能、三菱商事、爱普生、艾默生等20多家跨国公司负责人到重庆、四川、云南、陕西、新疆等西部地区考察。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西南地区总经理崔格表示,公司正在西南地区发展符合中国政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