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平安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分析师缴文超对证券时报记者说,除了沪港通等即时性事件刺激外,国家层面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宏观因素,也可能是本币未来升值预期的发酵剂。他认为,A股市值相对于欧美等市场而言仍比较低,蛰伏许久的海外资金将长期看好国内市场。
基本面不支持贬值
昨日人民币中间价大涨之后,境内即期市场美元开盘于6.1180,较上一日收盘下挫49个基点。截至昨日收盘,人民币报6.1196,对美元涨幅仅为33个基点。中间价大幅高开,即期市场仍呈现双向波动之势。
对此,北京某国有大行外汇交易处负责人对记者说,10月外贸数据显示我国对主要市场的出口仍维持较快增长。此外,考虑到圣诞需求陆续发力,新增出口订单走势仍被看好,银行等的结汇需求有望带动人民币对美元走强。
“沪港通对汇率的刺激作用,只是短期的。而且,从A股券商板块走势来看,市场对这一利好影响已基本消化完了。所以还应从基本面去看未来的汇率格局,包括美联储量化宽松(QE)的结束以及欧洲日本等的宽松仍在持续等因素。”这位外汇交易人士指出。
申银万国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告诉记者,美联储加息因素暂时不用考虑,这是因为目前欧美诸国的利率水平仍比较低,中国国内市场的经济增长预期和投资回报都会对海外资金有较强的吸引力。而对于人民币汇率未来的中短期走势,李慧勇预计会在6.10至6.15之间波动,人民币不存在贬值的基础。
尽管体现经济基本面的贸易顺差持续走高,但另一方面,我国金融机构及央行口径的新增外汇占款仍在低位运行,此时贸然允许人民币贬值或会加大这一趋势。对此,东莞证券分析师冯显权认为,未来我国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力度有望加大。而同时,“一带一路”等战略仍将发挥对外投资桥头堡的作用,以分散我国巨大外汇储备“缩水”的担忧。
升值也带来挑战
与单纯乐观看多人民币汇率的人士不同,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认为,近期人民币升值更多是属于技术性因素,毕竟前期贬值了大半年时间。而且,从我国市场长远建设的角度来看,一味升值并不是好事。
谭雅玲举了今年刚刚闭幕的广交会数据来说明我国贸易结算市场的真实情况。根据第116届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刘建军介绍,本次广交会采购商人数比上一届减少1.07%,成交金额减少6.10%,对欧盟、美国、金砖国家、中东及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成交规模均有所下降。
对此,谭雅玲表示,我国贸易结算规模仍不够强大,这一基础仍不足以支撑投资交易的外汇需求。与美元指数走势相悖的人民币汇率,可能会进一步刺激海外资金的套利欲望,对规范“热钱”并无益处。
宏源证券宏观分析员李勇对证券时报记者说,从利率市场化步伐放缓来看,我国汇率方面的制度改革有望先行,双向波动与有管理浮动的基本原则短期不会撼动。同时也要清楚,人民币资本项目放开难度比较大,这一点从人民币跨境指数也可见一斑。我国当前的货币互换更多局限于央行与央行层面,企业与居民的认可度仍待改善。
“正因为此,沪港通以及自贸区等措施的大力推进,将有助于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范围。”李勇认为,这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视野是一脉相承的。
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谭雅玲认为,这一点不能过于激进,短期内我国还不具备挑战美元霸权的地位。汇改的步骤应是先经济后金融和先国内后国外。她认为,国内普通居民对外汇交易的参与程度还相当低,应该先完善这一市场。
沪港通影响较复杂
实际上,昨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并未大幅突破。对于中间价的大幅升高,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认为,这一点可能更多受到上周美元指数回调以及我国10月份外贸数据良好的引导,与沪港通实施日期的确定并无直接关联。
“沪港通对国内非机构投资者而言,可能是资金出境的概率稍大些;而对于海外机构投资者而言,流入国内市场的冲动会强一些。”刘东亮表示,具体影响还要留待观察,毕竟境内境外两个市场打通后,影响因素会比较复杂。
平安证券分析师缴文超认为,沪港通的作用可能不仅仅在于对短期资金的互联互通。他认为,从高层近期一系列“走出去”的举动来看,这一规划可能着眼于海内外市场估值、全球市场资金进入国内进行长期投资甚至争取让A股指数将来被纳入海外股票指数等。
“如果只是着眼于短期,扩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或RQFII的额度就完全可以了。个人认为,沪港通与自贸区、货币互换、人民币国际化等之间,都有紧密联系,都是着眼于长远的。”缴文超表示。
对于近期的“丝路基金”等规划,刘东亮认为,这也与人民币国际化有关,要看这类对外投资的币种选择和具体形式等。比如说,我国的外汇储备是仅仅用于注册资金使用还是直接投资、是否需要当地中资或外资银行的银团贷款等。如果从人民币国际化的角度来看,应是要使用人民币去投资,然后借助海外企业发放工资及购买国内生产资料等,可以达到打通“出去”和“回来”双通道的作用。刘东亮认为,这无疑是人民币升值的长远规划。